关于补短板促平衡
- 发布时间:2019-02-16
- 发布者: 百度文库
- 来源: 百度文库
- 阅读量:
关于补短板促平衡,提升桃源富硒产业的建议
我县富硒功能农业由于近二十年的艰苦奋斗,取得了“全国十大富硒之乡”美誉,位居全国领头地位,特别是县委、政府加强引导,迎来了富硒功能农业发展的春天。据桃源县富硒产品开发办统计,2016年富硒功能农业发展规模达21个乡镇,223个村23956个农户,面积228443亩,总产量64661吨,销售收入101347.17万元。利润14055.2万元,助农增收14289.86万元。与2010年富硒农产品生产面积9525亩,产量16806吨,总产值5994万元,新增利润659.3万元,农民增收185.8比较。到2016年,富硒农产品生产面积增长22.98倍,年递增率达25.17 %;富硒农产品产量增长2.84倍;总产值增长15.9倍,年递增率达60.2 %。
成绩是巨大的,但一分为二看形势,我们的富硒功能农业正如一架飞机,产值、产量、基地、营销,体现经济效益的一翼强壮丰盈,但促进农民补硒、落实健康中国、为民增寿,体现社会效益的一翼却十分短缺。所以当前补短板促平衡,倡导2112工程,推广农民自用粮富硒,对于提升桃源富硒产业意义十分深远。
一、自用粮富硒是农民补硒的好途径
农民是一个弱势群体,经济实力相对薄弱,吃硒药补硒只能取得阶段性效果,且副作用很大;吃保健品补硒,农民经济能力难以承受;加上农民受传统的小农经济的束缚,又有一种“吹糠见米、趋功近利”的思维,农民补硒就成了“全民补硒工程”进展的大难题。
农民补硒是全民补硒的主体,也是建设“健康中国”的落脚点。2010年以来,我们在浯溪河乡华阳村、牛车河乡毛坪村、钟家铺乡万胜村、青林乡督粮冲村,推广“富硒土壤+生物转硒”的生物转硒技术,有3000多户,每户种植“口粮田”富硒水稻1亩,“自留地”富硒蔬菜0.1亩;统一实施富硒水稻生产操作规程;统一喷布粮油型贵西牌叶面肥;统一于始穗期和乳熟期用药。(共2次,每次每亩用药2包,一背包水加1包,一亩打两桶水)。全年每个农户只增加硒成本40元。就是1包“芙蓉王”的烟。农民都可承受得起。这些村农民生产的富硒大米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长沙)、湖南省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湖南省食品测试分析中心测试检验:硒含量稳定在0.3 mg/kg,-0.5 mg/kg,之间,每天吃0.5㎏富硒大米,就补了150ug~250ug的硒,达到了中国营养学会补硒的建议指标。收到了科学补硒,防治疾病的效果。实现了全民补硒的目的。这是一件事半功倍的健康之路;利国利民的惠民之路;关爱民生的民心之路。简单易行的科学之路。所以当前我县要大力推广青林乡实施2112工程的经验,把推进农民补硒做为工作的重点,让硒的恩惠施向全县人民。
二、农民自用粮富硒推进了健康农村建设
2008年,浯溪河华阳村是一个肝病多发村,据不完全的统计,土地峪、陈家榜、王家峪三个村民小组,291人,肝病患者有83人。占28.5%。通过2009年-2011年三年的自用粮富硒,华阳村不仅送走肝病多发村的“瘟神”,村民健康奇迹也不断发生。土地峪、陈家榜、王家峪三个村民小组,过去年年都有肝病的发生,每年3—5个不等。今年没1个人发肝病;土地峪组中学生陈杰,今年15岁,过去有轻微的肝病,经过吃富硒米,经人民医院检查,肝病完全好了;让人明显受益的是原来有好些受早中期白内障影响,视力模糊的老人。王家峪组的曾美春多年苦于眼睛看不清东西,如今眼前亮堂了,她逢人就说自己就搭帮补硒。原支部书记张小平,欣然写了一诗:抗氧化,护细胞,保肝护心防癌变,解毒明目抗衰老;药物补硒价格高,效果不如食补好,还是全村勤动手,岁岁安康乐逍遥。
农民补硒的典型比比皆是。2015年钟家铺万胜村内丁组丁茸清,72岁,身患糖尿病,空腹血糖达到11.0 mmo,还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脚底溃烂。去年在自家的红薯上喷洒了贵西牌叶面肥,生产出富硒红薯,经检测硒含量0.46mg/kg,她以富硒红薯作为主食,经7个月后,体力与精神发生了明显的好转,原来脚底一直流脓滴水的溃烂处如今结了痂,走起路来也自如了,去医院检查,空腹血糖降到5.7mmo。分享了硒科学的恩惠。据统计2010年以来,在浯溪河乡华阳村、牛车河乡毛坪村、钟家铺乡万胜村、青林乡督粮冲村,有3000多户在“口粮田”、“自留地”上喷施“贵西牌”仙硒叶面肥生产富硒米、富硒蔬菜,使高科技的硒营养进入了寻常百姓家,实现了餐桌全盘硒化,达到了补硒的目的。其中6个村110多贫困农户在自食的水稻、红薯、玉米和蔬菜上喷硒,缓解了疾病纠葛,出现了许多健体减贫、祛病脱贫的典型。
三、推行农民自用粮富硒关键是要让农民了解硒
中国营养学会名誉会长、营养学家于若木,2005年就指出: 当务之急要做好两件大事:一是各种舆论媒体应当向居民普及宣传有关硒与人体健康的知识,使居民提高如何防止缺硒的认识;二是要着手开发与生产高硒产品,大规模推广富硒产品;2011年,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为靖州阳光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题写的 “开发优质富硒大米,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健康新标准,多食富硒米”的两次题词,语重心长,意义深远。
推行农民自用粮富硒,一个农户一包烟钱,全家可补硒一年。不是农民买不起硒,问题有二个。一是人们对硒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当前,我们绝大多数的农民对于“硒”还很陌生,对补硒缺乏正确的全面的了解。认识决定行动,只有认识和了解了的事情,大家才会齐心来做。所以加快硒营养知识的传播,大力宣传硒营养的特殊功能。努力提高人民大众的科技素质,使全民懂得硒营养的重要性,缺硒的危害性,补硒的必要性:明白“硒是15种每日必须摄取的膳食营养微量元素之一,要像生命必须摄入蛋白质一样,每天摄入50-250微克硒”。从而形成,“自觉补硒、全民补硒”的氛围,把农民自用粮富硒变为农民的自觉行动;二是要做过细的发动工作。湖南省十个富硒产业重点县之一的南县,在全县开展家庭补硒健康工程。要求2017年有15%的农户每户种植水稻0.7-1亩,蔬菜0.05-0.1亩。乡镇成立家庭补硒健康工程指导委员会,由村干部、村老科协理事负责技术指导,村老科协分会上门摸底造册,收取现金,直接派送到农户。浪拔湖镇南红村1100个农户,有270个农户实行了自用粮富硒,占总户数的24.5%。面积达410亩
四、补短板是提升桃源富硒产业的重要主措
习总书记考察广西时指出要着力发展富硒农业,满足人体钙铁锌硒的需要;富硒功能农业把吃饭产业变为了健康产业,能够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人民增寿;农民自用粮富硒是落实习主席重要指示的具体行动。同时农民自用粮富硒对桃源富硒产业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桃源县25万农户,如果有30%的农户实施2112工程,每户种植2亩水稻或红薯、玉米,就有7.5万农户,种植水稻等面积15万亩。可增加富硒粮食产量7.5万吨,折合大米4.5万吨,以富硒大米每10元/kg计算,产值达4.5亿元,相当于2016年全县富硒总产值10.1347亿元的44.4%。不仅经济效益显著,更重要的还是社会效益。农民通过自用粮富硒,提高了健康桃源的水平,达到了发展富硒功能农业的目的。
我县富硒功能农业由于近二十年的艰苦奋斗,取得了“全国十大富硒之乡”美誉,位居全国领头地位,特别是县委、政府加强引导,迎来了富硒功能农业发展的春天。据桃源县富硒产品开发办统计,2016年富硒功能农业发展规模达21个乡镇,223个村23956个农户,面积228443亩,总产量64661吨,销售收入101347.17万元。利润14055.2万元,助农增收14289.86万元。与2010年富硒农产品生产面积9525亩,产量16806吨,总产值5994万元,新增利润659.3万元,农民增收185.8比较。到2016年,富硒农产品生产面积增长22.98倍,年递增率达25.17 %;富硒农产品产量增长2.84倍;总产值增长15.9倍,年递增率达60.2 %。
成绩是巨大的,但一分为二看形势,我们的富硒功能农业正如一架飞机,产值、产量、基地、营销,体现经济效益的一翼强壮丰盈,但促进农民补硒、落实健康中国、为民增寿,体现社会效益的一翼却十分短缺。所以当前补短板促平衡,倡导2112工程,推广农民自用粮富硒,对于提升桃源富硒产业意义十分深远。
一、自用粮富硒是农民补硒的好途径
农民是一个弱势群体,经济实力相对薄弱,吃硒药补硒只能取得阶段性效果,且副作用很大;吃保健品补硒,农民经济能力难以承受;加上农民受传统的小农经济的束缚,又有一种“吹糠见米、趋功近利”的思维,农民补硒就成了“全民补硒工程”进展的大难题。
农民补硒是全民补硒的主体,也是建设“健康中国”的落脚点。2010年以来,我们在浯溪河乡华阳村、牛车河乡毛坪村、钟家铺乡万胜村、青林乡督粮冲村,推广“富硒土壤+生物转硒”的生物转硒技术,有3000多户,每户种植“口粮田”富硒水稻1亩,“自留地”富硒蔬菜0.1亩;统一实施富硒水稻生产操作规程;统一喷布粮油型贵西牌叶面肥;统一于始穗期和乳熟期用药。(共2次,每次每亩用药2包,一背包水加1包,一亩打两桶水)。全年每个农户只增加硒成本40元。就是1包“芙蓉王”的烟。农民都可承受得起。这些村农民生产的富硒大米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长沙)、湖南省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湖南省食品测试分析中心测试检验:硒含量稳定在0.3 mg/kg,-0.5 mg/kg,之间,每天吃0.5㎏富硒大米,就补了150ug~250ug的硒,达到了中国营养学会补硒的建议指标。收到了科学补硒,防治疾病的效果。实现了全民补硒的目的。这是一件事半功倍的健康之路;利国利民的惠民之路;关爱民生的民心之路。简单易行的科学之路。所以当前我县要大力推广青林乡实施2112工程的经验,把推进农民补硒做为工作的重点,让硒的恩惠施向全县人民。
二、农民自用粮富硒推进了健康农村建设
2008年,浯溪河华阳村是一个肝病多发村,据不完全的统计,土地峪、陈家榜、王家峪三个村民小组,291人,肝病患者有83人。占28.5%。通过2009年-2011年三年的自用粮富硒,华阳村不仅送走肝病多发村的“瘟神”,村民健康奇迹也不断发生。土地峪、陈家榜、王家峪三个村民小组,过去年年都有肝病的发生,每年3—5个不等。今年没1个人发肝病;土地峪组中学生陈杰,今年15岁,过去有轻微的肝病,经过吃富硒米,经人民医院检查,肝病完全好了;让人明显受益的是原来有好些受早中期白内障影响,视力模糊的老人。王家峪组的曾美春多年苦于眼睛看不清东西,如今眼前亮堂了,她逢人就说自己就搭帮补硒。原支部书记张小平,欣然写了一诗:抗氧化,护细胞,保肝护心防癌变,解毒明目抗衰老;药物补硒价格高,效果不如食补好,还是全村勤动手,岁岁安康乐逍遥。
农民补硒的典型比比皆是。2015年钟家铺万胜村内丁组丁茸清,72岁,身患糖尿病,空腹血糖达到11.0 mmo,还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脚底溃烂。去年在自家的红薯上喷洒了贵西牌叶面肥,生产出富硒红薯,经检测硒含量0.46mg/kg,她以富硒红薯作为主食,经7个月后,体力与精神发生了明显的好转,原来脚底一直流脓滴水的溃烂处如今结了痂,走起路来也自如了,去医院检查,空腹血糖降到5.7mmo。分享了硒科学的恩惠。据统计2010年以来,在浯溪河乡华阳村、牛车河乡毛坪村、钟家铺乡万胜村、青林乡督粮冲村,有3000多户在“口粮田”、“自留地”上喷施“贵西牌”仙硒叶面肥生产富硒米、富硒蔬菜,使高科技的硒营养进入了寻常百姓家,实现了餐桌全盘硒化,达到了补硒的目的。其中6个村110多贫困农户在自食的水稻、红薯、玉米和蔬菜上喷硒,缓解了疾病纠葛,出现了许多健体减贫、祛病脱贫的典型。
三、推行农民自用粮富硒关键是要让农民了解硒
中国营养学会名誉会长、营养学家于若木,2005年就指出: 当务之急要做好两件大事:一是各种舆论媒体应当向居民普及宣传有关硒与人体健康的知识,使居民提高如何防止缺硒的认识;二是要着手开发与生产高硒产品,大规模推广富硒产品;2011年,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为靖州阳光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题写的 “开发优质富硒大米,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健康新标准,多食富硒米”的两次题词,语重心长,意义深远。
推行农民自用粮富硒,一个农户一包烟钱,全家可补硒一年。不是农民买不起硒,问题有二个。一是人们对硒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当前,我们绝大多数的农民对于“硒”还很陌生,对补硒缺乏正确的全面的了解。认识决定行动,只有认识和了解了的事情,大家才会齐心来做。所以加快硒营养知识的传播,大力宣传硒营养的特殊功能。努力提高人民大众的科技素质,使全民懂得硒营养的重要性,缺硒的危害性,补硒的必要性:明白“硒是15种每日必须摄取的膳食营养微量元素之一,要像生命必须摄入蛋白质一样,每天摄入50-250微克硒”。从而形成,“自觉补硒、全民补硒”的氛围,把农民自用粮富硒变为农民的自觉行动;二是要做过细的发动工作。湖南省十个富硒产业重点县之一的南县,在全县开展家庭补硒健康工程。要求2017年有15%的农户每户种植水稻0.7-1亩,蔬菜0.05-0.1亩。乡镇成立家庭补硒健康工程指导委员会,由村干部、村老科协理事负责技术指导,村老科协分会上门摸底造册,收取现金,直接派送到农户。浪拔湖镇南红村1100个农户,有270个农户实行了自用粮富硒,占总户数的24.5%。面积达410亩
四、补短板是提升桃源富硒产业的重要主措
习总书记考察广西时指出要着力发展富硒农业,满足人体钙铁锌硒的需要;富硒功能农业把吃饭产业变为了健康产业,能够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人民增寿;农民自用粮富硒是落实习主席重要指示的具体行动。同时农民自用粮富硒对桃源富硒产业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桃源县25万农户,如果有30%的农户实施2112工程,每户种植2亩水稻或红薯、玉米,就有7.5万农户,种植水稻等面积15万亩。可增加富硒粮食产量7.5万吨,折合大米4.5万吨,以富硒大米每10元/kg计算,产值达4.5亿元,相当于2016年全县富硒总产值10.1347亿元的44.4%。不仅经济效益显著,更重要的还是社会效益。农民通过自用粮富硒,提高了健康桃源的水平,达到了发展富硒功能农业的目的。
桃源县老科协常务理事 颜送贵
2017/8/20
2017/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