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硒土壤+生物转硒法”研究与实践
- 发布时间:2019-02-16
- 发布者: 百度文库
- 来源: 百度文库
- 阅读量:
“富硒土壤+生物转硒法”的研究与实践
颜送贵1 姚亚夫2 杨金球3
(1桃源县富硒产品研究所,湖南 桃源 415700;
2 中南大学,湖南 长沙 410009
3 桃源县众联富硒科技有限公司 湖南 桃源 415700)
颜送贵1 姚亚夫2 杨金球3
(1桃源县富硒产品研究所,湖南 桃源 415700;
2 中南大学,湖南 长沙 410009
3 桃源县众联富硒科技有限公司 湖南 桃源 415700)
摘要:桃源县经17年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出了“富硒土壤+生物转硒法”生产富硒农产品的方法。本文论述了“富硒土壤+生物转硒法”的现实意义;总结了桃源县应用“富硒土壤+生物转硒法所取得的成效;同时提出了正确认识、科学实施、大力推广生物转硒法成果做强富硒产业的建议。
关健词: “富硒土壤+” 生物转硒法 研究 实践 富硒农产品
1, “富硒土壤+生物转硒法”的涵义
“富硒土壤+生物转硒法”是我们经17年的探索、研究与实践,总结出来的一种生产富硒农产品的科学方法。它利用天然的富硒土壤+,通过生物将硒元素转化为硒营养,将无机硒转化为有机硒,标准化生产达标的有机硒农产品。即在富硒地区动植物生长的过程中,施用或添加特别研制的含硒专利肥料,将无机硒营养因子科学导入农作物,畜禽体内,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相适应的温、光、水、热的条件作用下,通过动植物自身的生命运动,将叶面吸收的硒或通过饲料添加的硒与氨基酸结合而成为氨基酸硒, (Se+4无机硒 —————→ Se-Met蛋氨酸形态的有机硒),富集在果、菜、肉、蛋和籽实中,使其可食用的农产品中硒含量适度增加,达到国家颁发的富硒食品标准,而有害物质又不超过食品限量标准的纯天然的农产品。富硒农产品以富含硒为贵。当前,研究、推广“富硒土壤+生物转硒法”,推进富硒农产品生产规范化、标准化、产业化意义十分深远。
2, “富硒土壤+生物转硒法”的现实意义
2.1,生物转硒法是生产富硒农产品的有效途径
早在1996年,我国著名营养问题专家于若木和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主任卢良恕院士等一批知名科学家,在《中国食物与营养》杂志第3期发表一系列文章,一致提倡“要重视富硒食物的开发与生产”,主张在农牧业中,用富硒的饲料喂养家畜、家禽,用含硒肥料种植庄稼。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雒昆利研究员指出:“中国硒资源分布的不均匀性,使得即使富硒区的天然富硒产品的硒含量变化太大,无法达到标准化。中国今后补硒和开发硒产品的方向应该是人工控制富硒产品的含量。人工科学施用富硒肥,是今后中国富硒产品产业化和标准化的有效途径。”①
2.2, 生物转硒法能促进动植物增硒、增产、增效、降镉
硒不仅是人体的必需元素,同时也是动植物的有益元素。桃源县运用“富硒土壤+生物转硒法”生产的富硒农产品,据桃源县富硒产品研究所统计,从2007年到2015年,送检的富硒农产品有23类75种,经农业部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长沙)、湖南省食品测试分析中心、桃源县质量监督检验所、江苏省理化测试中心、PONY谱尼测试、国家富硒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12个权威部门检测,共2810个样本,有 2618个样品达到富硒食品标准,占检测样本总数的93.1%。
生物转硒法可显著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试验结果显示,一般增产10-15%。 2014年常德市农学会农艺师李丕炎,试验用粮油型仙硒叶面肥在晚稻上应用,比对照平均增产47.4kg/667m2,增产率为11.1%;增加纯收入113.7元/667m2,投入产出比为1:2.99;2015年桃源县耕地质量管理处农艺师高永贵, 比对照增产467kg/667m2,增产幅度达到15.5%。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增加0.7个百分点,总酸度降低0.16g/ml,糖酸比提高3.4。与对照比较,增加产值467元/667m2,扣除增加的肥料和人工成本,增加纯收入263元/667m2 ;2014年澧县惠万家生态渔业专业合作社杨沅江试验运用禽畜型仙硒叶面肥养鱼,在保证硒达标的前提下,还能促进鱼类生长,提高产量;常德市西洞庭毡帽湖果蔬专业合作社黄长明用禽畜型仙硒叶面肥养鱼不仅增硒而且抗病,提高鱼的耐运输能力。
富硒产品在市场的销售价一般高出30%-50%,据富硒农产品基地反馈信息:中华名果-富硒山下红,4元/㎏,比普通山下红增值185%;富硒大米5.6元/㎏,比同等级的大米增值33%;富硒擂茶14元/条,比普通擂茶增值40%;富硒蜂蜜30元/㎏,比普通蜂蜜增值33.3%;富硒绿壳鸡蛋15元/盒,比普通绿壳鸡蛋增值50%。
生物转硒法可明显降低稻米镉的含量。2011-2013年我们用5种硒肥3种不同浓度试验,表现都有降镉的作用,降镉幅度随着浓度的增大而升高。三倍量硒肥降镉60%以上,二倍量降镉50%左右,常用量降镉20%-50%.②
2.3, 生物转硒法可以弥补土壤中硒分布不均匀的缺陷
土壤中硒的含量取决于含硒母岩的裸露和风化程度,而岩石中硒的含量和分布差异较大,导致自然环境中土壤、水体、作物中硒分布极不均匀,出现了富硒区、适硒区和贫硒区。中国存在“富硒区”,但土壤含硒量超过1mg/kg“富硒区”的面积是很小的,往往限于一条山沟,往往是点状和带状分布,是小面积分布的。中国没有任何一个县或一个乡,甚至一个行政村的区域内,处处存在土壤含硒量超过1mg/kg 均匀的富硒区。中国有县级单位的贫硒区,但没有较大的如县级单位,或一个乡,甚至一个行政村范围均一的富硒区。即使在恩施鱼塘坝和紫阳双安乡这样小的存在硒中毒的“富硒区”的地理单元,其硒的含量差异非常大,既有中毒量的硒区域,也有土壤含硒量低于0.4mg/kg 的贫硒区。从极低硒到极高硒的田块均有分布。③
桃源县是中国十大富硒之乡,土壤含硒量超过1 mg/kg “高硒区”只占县域面积的3%,>0.4 mg/kg的土壤约占桃源县面积的50%,硒含量<0.4 mg/kg 的土壤贫硒区约占桃源县面积的10%。在3%的高硒区土壤呈条带状或者点状分布在牛车河、钟家铺、理公港、观音寺、陬市、茶庵铺、沙坪等地。
生物转硒法将硒营养因子通过叶片进入植物体内,不受土壤环境因素的影响,使不含硒或低硒土壤上的作物从叶面吸收硒而成为富硒农产品。从而弥补土壤中硒分布不均匀的缺陷
2.4, 生物转硒法能使高硒区生产的富硒农产品标准化
由于土壤硒分布极不均匀的特性,高硒区生产的农产品,即或在有利于植物吸收的生态环境条件下,决定了生产出的富硒农产品硒的含量有高有低。更何况植物对硒的吸收是一个主动过程,与土壤类型、土壤的PH值、EH值、和硒的存在形式、土壤矿物质等息息相关。所以即使在富硒区,生产出来的产品不仅含硒量不均匀,而且大部份达不到富硒农产品的标准。更不能实现规范化、标准化、产业化生产。
2014年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雒昆利研究员课题组工作人员在桃源县茶安铺、理公港、牛车河、钟家铺、观音寺等五个乡,七里冲、东阳溪、贺家垭等10个村抽样21个检测;土壤硒含量0.99 mg/kg -7.05 mg/kg;玉米、大米硒含量为<0.01 mg/kg -4.87mg/kg,其中达到富硒农产品标准( ≥ 0.15mg/kg )的只有7个,只占抽样数的33.33%。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利用农作物主动吸收硒营养因子的特性,在土壤高硒区、适宜的土壤环境条件下,作物从土壤中主动吸收;在土壤缺硒的条件下,它可将实施生物转硒法喷布在叶面上的硒,通过吸收转化而提高农产品的含硒量,达到富硒农产品的标准。实现富硒农产品生产标准化。
2.5, 生物转硒法生产的产品是生物有机硒产品
桃源县应用“富硒土壤+生物转硒法”生产的富硒农产品,经国家富硒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都是生物有机硒产品:桃源县漆河米业的多维锌硒米,总硒1.575mg/kg ,其中有机硒1.513mg/kg ,占96.06%;桃花源萃源擂茶食品厂的野蒿棕叶粑总硒0.475mg/kg ,其中有机硒0.441mg/kg ,占92.8%;燕老三食品厂的富硒腊肉总硒0.199mg/kg ,其中有机硒0.182mg/kg ,占91%;锦绣农牧公司生产的富硒鸡蛋总硒0.526mg/kg ,其中有机硒0.458mg/kg ,占87%。
据2015年8月12日,湖南省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在桃源县抽查21个富硒农产品,有20个富硒农产品达到国家标准,合格产品占抽查总数的95.2%。其中有机硒含量高;实践证明,用富硒饲料喂养的家畜、家禽和用富硒肥料种植的庄稼所含的硒与根部吸收天然硒资源土壤中的硒都一样是有机硒。
3, “富硒土壤+生物转硒法”的实验推广历程
1998年-2015年整整17年,我们在桃源县这个被誉为中国十大富硒之乡的土地上,运用生物转硒法,实现了生产富硒农产品的产业化、标准化;收获了好看、好吃、优质、安全的富有机硒农产品;得到了权威专家的肯定、社会各界的认可、营销市场的青睐。
3.1,八年实验探索,获得四项富硒发明专利,五项富硒科技成果
1998年3月我们从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获悉,河北研究成功富硒苹果、山东研究成功富硒冬枣,我们桃源的柑橘能否变成富硒柑橘呢?一个研究开发富硒柑橘的想法脱颖而出。从这一年开始,在孙定国、林泽建、陈一凡、李树举、钟建民、江克平、程泽新等专家的支持和帮助下,经三年的试验—改进—提高,颜送贵终于成功地把“柑橘增甜素”改进成为“富硒增甜素”,并于2001年生产出了硒含量0.0134mg/kg,达到富硒标准的富硒柑橘,其成果居全国领头水平,属全国初创。
2005年富硒柑橘以其甜度高、品质优、外观艳丽、风味宜人备受消费者青睐,2006年2月荣获湖南省科技成果、2007年2月获常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006年8月获“中华名果”、 2007年1月获“中国优质产品·重点推广产品”、2008年6月获“中国名优农产品”。2006年9月,“富硒柑橘及其产业化开发”被列入星火计划。
2009年9月,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的全国顶级专家、教授朴建华、霍军生、高俊全、彭祚全等对我县富硒增甜素、及其生产的富硒农产品作了很高的评述:一致认为“富硒增甜素及其配套技术已基本成熟,具有方便、经济、安全、可控的优点,其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俱佳,生产的农产品硒含量稳定,可操作性强,是我国低硒区开发富硒优质农产品的示范技术。很有推广价值和前景。该项技术在国内同类产品中达到领头水平”
八年的研究探索,颜送贵获得了富硒增甜素及其制备方法、一种铬锌硒肥的生产及使用方法等四项发明专利;富硒增甜素(原柑橘增甜素)、《富硒农产品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等五项省、市、县科技成果。
3.2, 三年应用示范,开发成功23类75种富硒农产品
2006年12月23日湖南省启动全民补硒工程。这时在常德市副市长徐万发和常德市老科协钦时中、郝界州的鼓励与支持下,在市县相关专家们的协作下,我们抓住湖南省启动全民补硒工程的机遇,发挥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势,运用生产富硒柑橘的原理,转化四项富硒专利,着手富硒系列产品的研究。经三年在23个富硒农产品生产基地的试验、示范,研究成功果蔬型、粮油型、禽畜型、硒铬型、食用菌型、茶叶专用型等仙硒系列产品,同时完成了28个富硒农产品批量生产的全部前期工作,拓创出了知识产权完全自主、颇具桃源地方特色的系列富硒农产品,包括果、粮、茶、禽、菜等23类75种富硒农产品产业。
桃源县发挥富硒土壤的优势,+自主的科技成果和专利技术,通过利用生物转硒法,叶面补硒来生产富硒农产品,所以硒含量稳定,加上“优质农产品+富硒”的经营模式;“规范化、标准化”的生产模式。“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桃源县生产的富硒农产品不仅农残不超标、安全,而且硒含量稳定可靠,产品品质好,都达到了富硒食品标签的标准。据广州、上海、深圳抽查的信息反馈,桃源县送检的6个富硒农产品都达到了出口欧盟标准,无一例存在质量问题。桃源县的富硒农产品质量在国内享有很高的信誉。
桃源县生产的富硒农产品符合市场营销规则,迎合了消费者的需求心理。不仅价格低廉,而且外观靓丽,特别是品种齐全。如钱缘牌富硒大米有0.5㎏装、2.5㎏装、5㎏装;有礼品包装、便民简装;有富硒大米,也有富硒香米;有锌硒大米也有高硒米;还有多维锌硒米。用不同档次的富硒大米满足了不同层次的消费者的需要,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好评。
3.3, 六年普及提高,初步实现富硒农产品生产规范化、标准化
2010年以来我们坚持以科技为支撑,用科技保质量,用科技促开发。重点抓生物转硒的技术标准制订和富硒农产品生产技术的普及。配合常德市农学会与常德市老科协,起草了《富硒水稻》等64个富硒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由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正式发布成为湖南省地方标准(DB43/T816-823-2013、DB43/T929-944-2014、DB43/T1086-1134-2015)。同时编印了《富硒水稻栽培技术》《桃源县富硒农产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等科普资料;编著出版了《科学补硒50问》、《硒与富硒农产品生产技术》、《富硒农作物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等科普书籍;主办《硒之宝》《桃花源园艺与硒产业》等刊物,通过富硒农产品生产基地和科技下乡赠送给从业农民。其次还与县农教办、农业局阳光工程联合举办各类富硒农产品技术培训班,加快了生物转硒的技术的普及,有效的规范了富硒农产品的生产技术,提高了从业农民的科学技术水平。赢得了开发富硒农产品的主动权。
《富硒农产品生产操作规程》标准的实施,生产出了标准化的富硒农产品,达到了好看、好吃、优质、安全的目的,受到了社会的认可、市场的好评。据桃源县富硒产品开发办不完全统计,2008年以来,截至2015.11.15,桃源县生产的富硒农产品获得了59个全国、省级奖项。
科技支撑发展。“富硒土壤+生物转硒法”生产富硒农产品,使桃源富硒产业由科研探索走向成果转化,由示范性生产走向规模开发,由分散零星叫卖走向集中批量上市。产品种类越来越多、生产规模越来越大、产品质量越来越好、科技含量越来越高。据桃源县富硒产品开发办统计数据:桃源县共有富硒产品基地26个,其中生产和生产加工基地21 个,实验示范基地5个,基地面积16.4378万亩,基地联系农户23358户。共开发富硒产品 23类、75种、101款 。富硒产业总产值由2010年的0.5994亿元,至2015年上升到6.2368亿元,年均递增率达59.7%。6年新增利润2.6292亿元,农民增收2.9337亿元。实现了富硒产品生产和开发上的新跨越。
4, 推广生物转硒成果的建议
4.1, 正确认识“富硒土壤+生物转硒法”
当前,社会上对“富硒土壤+生物转硒法”生产的富硒农产品有三种误解。一是生物转硒的产品是混拌添加的硒。市场上的确有添加的硒产品,比如碘盐、硒盐、铁强化酱油、维生素B强化米等,生产这些产品既要符合食品营养管理规范,又要国家强化食品机构登记批准,还要标明“强化”产品。而我们的生物转硒是将硒元素喷布在植物的叶面上,或添加在饲料中,它通过了动植物自身的选择,从叶面或饲料中吸收硒元素与氨基酸结合成为氨基酸硒,富集在果、菜、肉、蛋和籽实中,而成为富硒农产品。不是直接加在大米或肉食中。因此添加混拌是一种误解。二是生物转硒的产品是无机硒。桃源县生产的富硒农产品经“国家富硒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湖南省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抽查的结果证明,应用生物转硒法生产的农产品与高硒土壤从根部吸收的硒是一样的都是有机硒。生物转硒的产品是无机硒是没有根椐的。三是富硒农产品有毒。动植物在吸收硒的过程中,有自身的生理剂量反应,过少则生病或减产,过多则中毒或受害,植物生命为我们进行了一次选择和优化,按照达尔文的“适者生存”的法则,这对人类起到了间接的保护作用。所以富硒农产品是安全的;其次, 富硒农产品硒的含量是有限的。在现实生活中除了过量食用富硒药品外,食用富硒农产品一般是不会中毒的。食用富硒农产品不要担心中毒。
4.2, 科学实施“富硒土壤+生物转硒法”
动植物生物转硒是一个复杂的生物转化过程,与动植物的种类、乃至不同品种,气候环境的温、光、水、热,硒的施用浓度、用量、次数、硒的施用时间等等都息息相关。科学实施至关重要。
17年的实践证明,实施 “富硒土壤+生物转硒法”,要把握好5个原则。一是坚持以根外施用为主,土壤根施为辅的原则。叶面喷施,硒通过气孔、皮孔就进入了植物体内,而土壤根施受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特别是酸性土壤硒被固定而不易被植物吸收。二是坚持适期、适时的原则。适期一般要掌握在植物营养旺盛生长期和生殖生长期进行。收获籽粒的作物以生殖器官分化后期到初花期施用较果好;收获营养器官的作物以营养生长旺盛时期效果好。禽畜富硒以出售宰杀前20-30天开始好,蛋鸡必须持续、连续使用。 梯次采摘作物,要在采摘一次果实后,要增施1次硒肥,以保障中后期产品的富硒含量。适时是选无风阴天;晴天上午或下午16时以后为宜;喷后6小时内遇雨需补喷。叶面施硒要特别讲究喷施质量,按使用说明书控制用量,确保富硒营养素、饲料硒浓度的适量。喷药时喷头要离作物上部叶片35㎝左右的距离,对准叶片正面细雾喷施。用量以叶面上布满雾点不滴水为度。三是坚持与喷雾助剂配合施用的原则。为提高喷施效果,宜与好湿或卜内特、照本杀、加劲、展渗、有机硅等喷雾助剂混用,增加肥液在植物表面的湿润程度,滞留量和延长滞留时间,提高施硒效果。不宜与碱性农药、肥料混用。四是坚持优质农产品加富硒的原则。生产富硒农产品一定要选用良种。生物转硒对提高品质的作用不显著,所以不管是水稻、油菜,红薯,还是柑橘、茶叶、山药,蔬菜以及禽畜等动物产品,都必须选用与本地气候、栽培条件相适应的品种;选用与生产发展、市场需求的品种;选用好看、好吃、有地方特色的品种。五是坚持执行富硒农产品标准生产的原则。湖南省三年来出台了《富硒水稻》等64个富硒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这是湖南省的地方标准,也是生产富硒农产品的操作指南。实施“富硒土壤+生物转硒法”要以标准为准绳,严格执行标准对产地环境、品种选择、栽培技术、农药、肥料的施用、科学施硒等规定,确保富硒农产品富硒、高产、优质、无重金属污染。
4.3, 大力推广“富硒土壤+生物转硒法”
“富硒土壤+生物转硒法”是生产富硒农产品的一项成果。也是一项经17年实践检验的先进科学技术。大力推广“富硒土壤+生物转硒法”,千家万户都来生产富硒农产品,就可使高科技的富硒农产品进入寻常百姓家,实现袁隆平院士“发展富硒产业,造福全国人民”的期望。
农民是一个弱势群体,经济实力相对薄弱,吃硒药补硒只能取得阶段性效果,且副作用很大;吃保健品补硒,农民经济能力难以承受;加上农民受传统的小农经济的束缚,又有一种“吹糠见米、趋功近利”的思维,农民补硒就成了“全民补硒工程”进展的大难题。2010年以来,我们在浯溪河乡华阳村、牛车河乡毛坪村、钟家铺乡万胜村、青林乡筑粮冲村,推广“富硒土壤+生物转硒”的先进技术,有3000多户在“口粮田”、“自留地”上喷施“贵西牌”仙硒叶面肥生产富硒米、富硒蔬菜,其产品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长沙)、湖南省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湖南省食品测试分析中心测试检验:大米硒含量稳定在0.6 mg/kg,-0.85 mg/kg,之间。按照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每日谷物摄入量250-400g的膳食标准,农村农民按每天吃0.4㎏富硒大米计算,就补了240ug的硒,达到了中国营养学会补硒的建议指标,实现了全民补硒的目的。收到了科学补硒,防治疾病的效果。实践证明这是一件事半功倍的健康之路;利国利民的惠民之路;关爱民生的民心之路;简单易行的科学之路。
2016-5-22
参考资料
①雒昆利 中国硒和“富硒区”的分布规律以及“富硒产品”开发前景 2013-10-07
②颜送贵 邓正春 郝界州等。栽培措施对稻米增硒降镉效果研究。[J]中国水稻 2014。20(6)
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桃源县硒资源调查研究报告 2014-06-06
④颜送贵,文俊。科学补硒50问[M]中国传统文化出版社 2013-09
⑤颜送贵。坚持“富硒土壤+”,推进富硒产品标准化。[J]。作物研究。2015,29(7)
⑥颜送贵。桃源县富硒特色产业的创建与实践[J]。中国农业杂志。2011,4(12):145-147
⑦颜送贵。大力发展富硒粮产业 提高人民膳食硒水平—关于推广粮食富硒技术的建议[J]。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3(3):13-15
作者简介
颜送贵,男,湖南省新邵县人。1940年10月,大专文化,毕业于湖南农学院农学专业。农艺师、湖南省科普作家、中国科学家协会会员、中国富硒联盟理事、湖南省富硒生物产业协会咨询服务团专家。历任桃源县农业局副局长、县农委副主任、县科协主席。现任桃源县富硒产品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园艺、富硒事业,完成科研、推广项目21项,获奖16项,获国家发明专列4项,编著出版《科学补硒50问》《硒与富硒农产品生产技术》等专著6本,撰写发表科普作品689篇,论文86篇。通讯地址:桃源县财政局院内,415700,电话:13367360676,QQ:104297534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