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产品科普展
- 发布时间:2024-11-07
- 发布者: 本站
- 来源: 原创
- 阅读量:
2017年4月-2022年1月30日,习总书记先后五次考察富硒产业,强调要利用好这一宝贵资源,把它转化为富硒产业。硒元素可算是70种矿物质微量元素中唯一被国家领导人钦点的元素。
我国地处低硒带,有22个省市712个市县,约72%的国土处于低硒带,其中30%的地区严重缺硒。
天然硒资源十分宝贵。由于土壤硒资源分布很不均匀的特性,在全国也出现了一大批土壤含硒量≥0.4 mg/kg的富硒区和土壤含硒量≥1mg/kg的高硒区。湖南省有桃源县、新田县、慈利县、临澧县等30多个的硒资源丰富县市。
硒资源开发利用的难度大,土壤含硒量超过1mg/kg“富硒区”的面积是很少的,往往局限于一条山沟,大多以点状和带状分布。“富硒区”的地理单元,其硒的含量差异非常大,从极低硒到极高硒的田块均有分布。这种分布现状,无法达到产业化、标准化、商品化生产的目的;天然硒资源的利用,由于植物对硒的吸收是一个主动过程,与土壤类型、土壤的PH值、EH值、和硒的存在形式、土壤矿物质各元素的组分都有息息相关的关系。只有在碱性土壤中(PH值7.5—8.5)硒可氧化成硒酸根离子而成水溶性,(水溶态硒、交换态硒、有机态硒)才能被农作物吸收。南方的土壤多为酸性(PH 5.5-6.5);其次硒资源呈条带状或者点状分布的特点,即使是高硒区的土壤,生产的富硒农产品硒含量变化也很大,有的土壤甚至不含硒。2014年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雒昆利研究员课题组在桃源县茶安铺、观音寺等五个乡,七里冲、东阳溪等10个村抽样21个检测;土壤硒含量0.99 mg/kg-7.05 mg/kg;玉米、大米硒含量为<0.01 mg/kg-4.87mg/kg,其中达到富硒农产品标准(≥0.15mg/kg)的只有7个,只占抽样数的33.33%。
“富硒土壤+生物转硒法”的原理:在富硒地区动植物生长的过程中,施用或添加特别研制的含硒专利肥料,将无机硒营养因子科学导入农作物,畜禽体内,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相适应的温、光、水、热的条件作用下,通过动植物自身的生命运动,将叶面吸收的硒或通过饲料添加的硒与氨基酸结合而成为氨基酸硒,(Se+4无机硒动植物的生化作用Se-Met蛋氨酸形态的有机硒),富集在果、菜、肉、蛋和籽实中,使其可食用的农产品中硒含量适度增加,达到国家颁发的富硒食品标准,而有害物质又不超过食品限量标准的纯天然的农产品。
“富硒土壤+生物转硒法”生产的富硒农产品,早在1996年,我国著名营养问题专家于若木和卢良恕院士等,一致提倡“要重视富硒食物的开发与生产”,主张在农牧业中,用富硒的饲料喂养家畜、家禽,用含硒肥料种植庄稼;美国农业部微量元素领域的科学家、首任国际硒研究学会主席盖瑞•巴纽埃洛斯认为外源硒与地源硒是一样的。他说:通过生物强化技术生产的食品所含的硒很安全,和自然界吃的食物里的来源形态是一样的。桃源县富硒产品研究所以桃源县富硒之父颜送贵研究员为代表的科研团队,经17年的研究与探索,发现了“富硒土壤+生物转硒法”生产富硒农产品的方法。从2007年到2016年,采用生物转硒法生产的农产品先后送检包含了23类75种,经农业部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长沙)、湖南省食品测试分析中心、国家富硒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12个权威部门检测,共2930个样本,有2856个样品达到富硒食品标准,占检测样本总数的97.4%。
桃源县推广应用“富硒土壤+生物转硒法”生产的富硒农产品,获得了89个全国、省级奖项。桃源县富硒产品研究所获科技成果奖8项;获授权发明专利6项;多矿物营养农产品获CCTV中视购物《国货优品》品牌;“富硒土壤+生物转硒法”论文,2021年5月在十八届中国科学家论坛评为优秀论文一等奖,收录入选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CPCD)。
“富硒土壤+生物转硒法”大力推进了桃源县乃至湖南省富硒功能产业的发展。县内28个乡镇(街道)、278个村、5万多农户投入富硒产品开发,共建基地87个,种植面积71万亩,生产富硒产品26类、85种、225款,年产量达25万吨,2023年销售收入高达76亿元,桃源县先后荣获“全国富硒农业示范基地”“中国硒乡”“中国富硒稻米之乡”“全国生态富硒农产品基地县”等多项荣誉。
“富硒土壤+生物转硒法”这一新质生产力,对于落实习总书记把硒资源转化为硒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